托起明天的太阳——慰问金刀峡镇中心小学贫困学生有感
阳光甘露及时雨,爱心帮扶人间情。
在国际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民建北碚区综合支部、歇马支部、企业支部联合北碚区工商联(总商会),前往北碚区金刀峡镇中心小学,开展《心系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太阳》主题活动。
5月31日早上8点,我与李霞、彭刚、夏谦、暴风等会员代表和北碚区工商联(总商会)四级调研员梁晓毅一行人,带着会员们捐赠的物品,怀着喜悦的心情,迎着朝霞,驱车50多公里,奔赴北碚区金刀峡镇中心小学看望和慰问困难留守儿童。
当我们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赶到金刀峡镇中心小学校时,已经在校门口等候多时的胡德银校长及教务处老师们热情地与大家握手寒暄。扫码进入校园后,中心小学的全校学生正在操场上整齐划一地做着广播体操,一双双明亮的眸子向我们行注目礼,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神情。
胡校长轻声地告诉我们,学校80%以上的学生都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金刀峡镇中心小学地处偏僻,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较差,这次因为你们的到来,全校师生都沉浸在欢快喜悦的气氛之中。为此,学校专门挑选了10名特困生,已经在会议室等候了。
进入会议室,10名小学生站立鼓掌。胡校长给我们一一介绍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当介绍到易茂文、李欢欢两位同学时,胡校长眼眶潮湿,言语哽咽。
易茂文同学,今年7周岁,上小学一年级。他的父亲因病致盲,母亲神智不清,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农家生活重担,是这个可怜家庭的支柱与希望。因长期营养不良,他瘦小的身躯看上去只有5岁左右,更让人担忧的是,他的智力与同龄人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女同学李欢欢,今年10周岁,上小学三年级。母亲在她3岁时因病去世,父亲长年在外地打工,爷爷已去世多年,现跟婆婆相依为命。每天放学后她都要上山拾柴自下地劳作,一年当中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在年底能见到父亲。小女孩清秀的脸庞和一双明亮的眸子,透露出一丝与她幼小年龄不相称的忧伤。
我也是为父之人,儿子就读于北碚区朝阳小学。每周末,我开车接送儿子参加重庆爱乐童声合唱团的声乐学习。就在上周,我们全家每人花费180元票价在重庆大剧院观看儿子表演歌舞剧《熊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是学龄儿童,一边是舞台、鲜花和掌声,一边是放学后在田间辛勤劳作,不知道《熊孩子》为何物?此情此景,让我的内心无比震撼。
我们将装有现金的红包、书籍、衣服、玩具放在同学们的面前。原本以为会欢呼雀跃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同学们只是木讷地低着头,腼腆又不知所措,一种无以言表的伤感之情在我们所有人的内心深处弥漫。我在发言时,一再勉励困难学生:“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你们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
然而,小小的年纪、弱小的身躯,直面如此困苦的境遇,再多的豪言壮语也显得苍白无力。我们无法想象,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将有多么的坚辛?
在离开学校的时候,胡校长和教务处的老师们把我们送到学校门口。意犹未尽的我们又实地走访了附近5户困难农户,购买了上千元的农副产品,希望能以微薄之力作一些帮扶。
回程的路上,小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奔驰,大家都心事重重地凝望着窗外绿油油的田野默不作声。半途时,梁晓毅喃喃地说道:“我们还要来,我们一定要托起明天的太阳!”
这也是我们一行人的共同心声。
上一条: [ 政治交接主题教育·主委谈体会 | 民建江津区委主委谭厚国 ] |
后一条: [ 政治交接主题教育·主委谈体会 | 民建铜梁总支主委秦玉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