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会员白刚走进巴南巴蜀小学开展特色班会课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几个字吗?对,它们就是‘巴南’的‘巴’字。第一个是甲骨文,第二个是金文,第三个是小篆……”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巴南有着悠久的历史,你们想知道吗?……”
11月8日,在巴南巴蜀小学的教室里,民建会员、巴南区档案馆白刚老师正在为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他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知所从来,方明所往》。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巴南巴蜀小学此类特色班会课的首次亮相。
作为民建会员,白刚一直热衷于文化传承与教育事业。课堂上,他以巴南的历史脉络为引,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家乡文化之旅。从新石器时期的古老传说,到1995年巴南区的正式形成,白刚生动地讲述着每一个阶段,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亲眼见证家乡的发展变迁。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被巴南悠久的历史深深吸引。
在讲述巴南人民的爱国奉献事迹时,白刚更是饱含深情。孩子们沉浸其中,爱国爱乡之情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白刚还展示了“特别的族谱字辈”,让孩子们了解到“礼”制中辈分的重要意义,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庄重。其中,解读小朋友姓名的环节十分有趣,小朋友们一个个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白老师,当听到自己名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时,自豪与惊喜写在脸上,这种独特的互动让课堂气氛热烈非凡。
而汉字演变环节则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孩子们探索汉字奥秘的大门。古老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的演变,如同一部精彩绝伦的动画,孩子们被深深吸引,对汉字这一文化瑰宝燃起了浓厚的兴趣。
课后,白刚贴心地为孩子们送上《巴南年鉴》和班级礼物,这些礼物承载着知识与温暖,延续了这堂精彩班会课的意义。
上一条: [ 老会员刘绍璋积极捐赠文史资料 ] |
后一条: [ 弱势群体的“暖心人” ——记民建会员、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任运萍 ] |